- 十魔
- ﹝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﹞ 魔, 梵語具云魔羅, 華言能奪命, 謂能奪眾生智慧之命; 又翻作障, 能於修道之人而作障難故也。 〔一、 蘊魔〕, 謂色受想行識五蘊為魔也。 蓋貪著五蘊之法, 起惑造業, 障礙正道, 遂失智慧之命, 是名蘊魔。 〔二、 煩惱魔〕, 謂一切煩惱之惑為魔也。 蓋貪著五塵之境, 起諸煩惱, 障礙正道, 遂失智慧之命, 是名煩惱魔。 (五塵者, 色塵、 聲塵、 香塵、 味塵、 觸塵也。 ) 〔三、 業魔〕, 謂一切惡業為魔也。 蓋殺盜婬妄諸罪惡業, 障礙正道, 遂失智慧之命, 是名業魔。 〔四、 心魔〕, 謂一切我慢之心為魔也。 蓋心懷貢高, 常生憍慢, 障蔽正道, 遂失智慧之命, 是名心魔。 〔五、 死魔〕, 謂人壽盡命終為魔也。 蓋業報已畢, 捨離現生之處, 障蔽修道, 遂失智慧之命, 是名死魔。 〔六、 天魔〕, 謂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為魔也。 蓋此天為欲界之主, 見人修道, 以為失我眷屬, 空我宮殿, 即興魔事, 惱亂行者, 令人障蔽正道, 遂失智慧之命, 是名天魔。 〔七、 善根魔〕, 謂著所修一切善法為魔也。 蓋修行之人, 或得一善, 即生取著之心, 更不加修, 由是障蔽正道, 遂失智慧之命, 是名善根魔。 〔八、 三昧魔〕, 梵語三昧, 華言正定。 謂著於所得禪定為魔也。 蓋修禪之人, 得一三昧, 久味耽著, 不求昇進, 障蔽正道, 遂失智慧之命, 是名三昧魔。 〔九、 善知識魔〕, 謂慳吝於法而為魔也。 蓋於一切諸法, 起執著心, 不能開導於他, 障蔽正道, 令人遂失智慧之命, 是名善知識魔。 〔十、 菩提法智魔〕, 梵語菩提, 華言道。 謂著一切法而為魔也。 蓋修行之人, 於菩提之法, 起智執著, 堅守不捨, 障蔽正道, 遂失智慧之命, 是名菩提法智魔。
* * *一、 蘊魔, 色等五蘊, 為眾惡之淵藪。 二、 煩惱魔, 貪等煩惱, 能迷惑事理。 三、 業魔, 殺等惡業, 能障蔽正道。 四、 心魔, 我慢之心, 能障蔽中道。 五、 死魔, 人的壽命有限, 妨礙修道。 六、 天魔, 欲界第六天主, 能障害人的善事。 七、 善根魔, 執著自身所得的善根, 不求進步。 八、 三昧魔, 三昧是指禪定, 耽著於自身所得的禪定, 不求昇進。 九、 善知識魔, 慳吝於法, 不能開導人。 十、 菩提法智魔, 於菩提法起智執著, 障蔽正道。 以上十者, 都能障蔽正道, 妨害慧命, 故名為魔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